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揭秘到底有多少黄埔名将栽在林彪的手里

    信息发布者:五羖大夫
    2017-04-14 21:28:35   转载

    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成功的装甲闪击战彻底摧毁了日本在亚洲大陆上最后一块立足之地,同时也使东三省进入了一个权力真空期。毛泽东比所有人都敏锐地认识到东北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因此,原本要南下山东的林彪在半道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和冀热辽、延安、山东等解放区抽调的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一起北上东三省,建立了后来威震天下的四野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

      毛泽东把经略东北的重任交给了林彪,而蒋介石则把宝押在了杜聿明身上。林彪前脚刚到东北,杜聿明后脚就带着第13军和第52军(关麟征的基本部队)杀到了。1945年11月15日,杜聿明率部进攻山海关,10天之后攻克锦州,一路向北,兵锋直指沈阳。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大幕便由这两位黄埔生拉开了。

      论资历,林彪只是黄埔四期,杜聿明参加东征时,林彪才刚到黄埔岛。但林彪确乎一位战争天才,及至抗战,他已成为八路军三位师长之一,虽然仍比时任第五军中将军长的杜聿明低一级,但论知名度,已经颇有分庭抗礼之势。

      1937年9月,林彪指挥115师在山西平型关打了日军第21旅团的埋伏,虽杀敌不过千余,却破灭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鼓舞民心士气意义非凡;两年后,1939年12月,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军—第五军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寇恶战,毙敌4000。林彪打的巧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杜聿明打的则是硬仗,仰攻昆仑关,鏖战而胜。巧的是,为两人的威名当了垫脚石的都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下属第21旅团。

      如今,两人在东北重逢,黄埔一期对黄埔四期,传奇就此开始。打下锦州后,杜聿明迭电蒋介石,要求速派大军北上。蒋介石遂将其五大王牌中的两支精锐—新1军和新6军交给了杜聿明,一并被派往东北战场的还有卢浚泉的93军、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

      孙立人的新1军是1946年3月用美国军舰从广州运到秦皇岛的。这支在印缅战场上把日军打得七零八落的全美械化部队,一到东北后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刚刚走下美国军舰的新1军即乘着汽车和坦克一路撵着东北民主联军向北奔跑,中长线上传出的尽是新1军的捷报:3月24日,攻下铁岭,3月27日,进占开原,4月4日,拿下昌图,锋芒所及,简直无可阻挡。

      客观的说,无论装备还是兵员素质抑或作战经验,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北民主联军都绝非国民党中央军的对手。尤其是新1军这样全美械化装备、又经历了抗战洗礼的精锐。所以自杜聿明出关起,东北民主联军多主动撤退,避敌锋芒,寻机作战。这样的战略收缩一直到四平。

    揭秘到底有多少黄埔名将栽在林彪的手里-图2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

      杜聿明和林彪的第一个真正战场摆在了这里。杜聿明率两大王牌军烽烟滚滚而来,寄望一战夺取四平,进而抵定东北大势。林彪则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集结十万东北民主联军,准备化“四平街为东方马德里”。战斗在四平周边近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双方都拼尽全力。鏖战月余,杜聿明凭借装备和兵员素质占据了上风。而林彪则审时度势,判定继续坚守四平有被新六军包抄的危险,遂主动放弃四平,引兵北撤。杜聿明穷追不舍,一路北上进抵松花江边。至此,杜聿明在国军中的威望达致顶峰。

      四平一战,东北民主联军最终战略性撤退,但这并不是林彪的失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尚存,并据有松花江北岸根据地。此后一年间,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并在新开岭寻机全歼杜聿明部一个整编师。杜聿明也迫于战线拉长,兵力不敷使用的压力,被迫定下北守南攻的战略。国共双方沿松花江形成战略对峙。

      1947年夏天,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卷土重来,凌厉的夏季攻势甫一展开便克城数十座,歼灭国民党军近4个师6万多人。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在四平街。四平城里坐着的是国民党军第71军军长陈明仁,黄埔一期毕业生,林彪的大学长。

      当年黄埔军血战惠州时,陈明仁第一个奋勇登城。战后,蒋介石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并领头高呼“向陈明仁学习”。陈的骁将之名遂远播四海。陈明仁一生别无他好,只痴迷于军事。抗战中,陈明仁率军参加滇西反攻,与日军血战松山,得蒋介石亲令嘉宾,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此次孤军坚守四平,陈明仁发现,全城的沙俄时代的哥特式建筑和日本人的东洋建筑竟然是按照现代战争的防御要求来设计和建造的。在陈明仁的严令下,四平全城迅速成为一座坚固的防御堡垒。陈明仁的这套立体防御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当年的滇西反攻,中国军队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攻下了松山和龙陵。陈明仁曾亲自踏勘日军工事,颇受震憾。

    对林彪来说,一年多以前四平城外那场持续了32天的血战是他的一块心结。为攻克四平,林彪集中了民主联军1纵队全部、辽吉纵队(7纵)全部、6纵队17 师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7万多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李天佑统一指挥。林彪则亲自指挥6个纵队加7个独立师共17个师的兵力进行阻援作战。

      1947年6月14日晚20时,四平攻坚战以数百门火炮的齐射拉开序幕,这是自红军时代以来,中共武装力量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使用重火器,四平一时山摇地动。但后续攻坚却遭遇强阻,演变成逐房争夺的血腥巷战。陈明仁甚至连当年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曾经用过的“撒豆成兵”的阴损招都使了出来。

      苦战近一个星期,解放军付出重大伤亡终于占领了四平大部,71军守军伤亡过半,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也做了解放军的俘虏。眼看胜利在望,却不料风云突变。杜聿明调动了4个军9个师的兵力,分南北两路向四平侧后包抄。攻城部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无奈之下,6月30日,林彪下令攻击四平的部队全部撤离。

      四平血战堪打成平手,国民党却将之吹嘘为“四平大捷”,“陈明仁防线”的威名遂全国皆知。直至1949年陈明仁与程潜在湖南酝酿和平起义,这位一生只知打仗的“兵痴”还踌躇再三,自觉四平街欠下中共血债甚多,罪孽深重,后得毛泽东传话开解方得释怀。

      十五年后战场再重逢

      如果说在四平,杜聿明占了上风,陈明仁用半个71军换来个平手。那么接替杜聿明的陈诚则在林彪手下吃了大亏。

      1947年年中,杜聿明因严重的肾结石被迫离开东北保安司令的职位前往北平就医。蒋介石遂派遣来心腹陈诚打理东北。此时的陈诚刚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正志得意满。甫到东北,便以东北行辕主任之名大兴人事更替,他先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部,架空郑洞国,随后又在老蒋面前重重地参了陈明仁一本,指其在四平保卫战期间浪费军用物资,陈明仁遂被投闲置散。

      陈诚一生擅弄权术,此番东北的人事大清洗目的也是为自己今后的政治前途铺路,然而机关算尽的“陈小鬼”却在战场上被后辈学生林彪大败,而至颜面扫地,一蹶不振。

      蒋介石派陈诚北上,显然是忘了当年的教训。陈诚和林彪这对师徒早在1933年就已打过照面。那时的林彪是红一军团军团长,陈诚是蒋军中路军总指挥,林彪 25岁,陈诚35岁。林彪麾下的红一军团兵力不过万人;而陈诚统领中路军12个师,16万人,其中还有后来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的第18军。

    这是一场围剿与反围剿,也是一场黄埔师生大“聚首”。林彪是黄埔四期,政委聂荣臻曾是黄埔教官,参谋长陈其涵则担任过黄埔军校少校中队长,红四军政委罗瑞卿是黄埔六期生,红十五军政委左权是正宗地道的黄埔一期。蒋军一边,陈诚是黄埔创建时期的炮兵教官,麾下霍揆彰、萧乾、黄维、夏楚中、李及兰、彭善、陈烈、胡启儒、方天、宋瑞珂、方靖等等都来自黄埔,他们有的与林彪还是同窗,当年一起滚过大通铺。

      两军对垒,朱德和周恩来决定佯攻南丰,吸引敌主力;红军主力埋伏于黄陂、登仙桥一带的高山密林中,待机破敌。这一手果然引得陈诚露出破绽。黄陂一役,红军主力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围歼第52师和第59师,生俘师长李明、陈时骥。仅仅半个月后,陈诚还没有从初战惨败的阴影中回过味来,他的基本部队第11师又在草台岗被林彪彻底打垮,5名团长被打死4个,师长萧乾、副师长黄维两个黄埔一期生是坐着担架被残兵抬出包围圈的。

      第四次反围剿,林彪让陈诚颜面尽失。但蒋介石显然是忘了这段陈年旧事,一纸委任状让这对师徒再次在东北战场上相逢。遗憾的是,师徒对决的结局和15年前没有变化。

      1948年1月,陈诚刚上任不过半年,即遭遇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冬季攻势。其时,民主联军以一部兵力奔袭北票、黑山、大虎山、台安等地,陈诚误认联军主力已经分散,遂集结15个师,分3路向沈阳西北出击,企图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并解法库之围。结果林彪将计就计,揪住贸然前突的新5军,以四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将其合围于公主屯及其周边地区。仅5天时间,新5军即被全歼。

      公主屯惨败震动天听,愤怒的蒋介石亲率国防部作战次长刘斐、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赴沈阳追究战败责任,此时已卧病不起的陈诚于是被免职,调往福州任东南军政长官,后又赴接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

    “被迫起义”的一期老大哥

    揭秘到底有多少黄埔名将栽在林彪的手里-图5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生。

      东征陈炯明的时候,他和陈赓、陈明仁一起以敢死之势登上惠州城墙。

      长城抗战,郑洞国率部于古北口御敌,随后转战保定。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无役不与。

      1942年指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与孙立人、廖耀湘等一道抵定缅北,并赢得了美英将领的一致尊重。

      郑洞国前半生不可谓不辉煌,但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将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而打败他的,正是低他三届的小学弟林彪。

      1948年10月的长春已是一座鸟飞不进的死城,城外,是林彪的东野第一兵团;孤城之内,郑洞国和他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只能安静地等待迟早会降临的命运。战败身死,郑洞国是早有准备的,来长春的那一天他就想到了“成仁”,因为他知道长春早晚是守不住的。他原希望能把部队拉出来,撤到沈、锦,与廖耀湘合兵一处再从长计议。可老头子不干,于是郑洞国只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0月16日,东野攻克锦州,林彪关上了东北的大门,顺带还在塔山把黄埔一期的侯镜如挡得不能前进一步。转过头来,林彪便要收拾长春了。此时的蒋介石才想起来要郑洞国突围,可没等郑洞国部署完毕,曾泽生的第60军就起义了。这等于彻底宣判了长春守军的死刑。曾泽生是郑洞国的老部下,不愿看到长官因不识时务而身败名裂,便给郑去电希望他共襄义举。但郑洞国拒绝了曾泽生的好意,在跟老蒋电话道别后执意要“杀身成仁”。但他的部下却不忍心看这位宽厚的老长官走上绝路,遂偷偷下了他手枪的撞针,背着他和解放军达成妥协。

      10月21日,郑洞国司令部的直属队朝天猛烈放枪,佯作抵抗,解放军也很“配合”的朝天开火。抵抗到底的姿态做足了,给郑洞国的台阶也留够了,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放下武器,郑洞国便这样奇特地成为了“起义将领”。

      一期的打不过四期的

      林彪在一周之内干净利索的收拾了两位黄埔一期生——范汉杰和郑洞国,接下来便轮到杜聿明了。

      杜本来可以不用再去趟东北这趟浑水的,1947年7月,他就离开了东北,回到南京去治他经年不愈的肾病了。但东北局面每况愈下,接替陈诚的卫立煌又和蒋介石意见相左,无奈之下,杜聿明只好再当“救火队员”。

      但此时的杜聿明也无力回天。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卡了脖子(锦州),掐了尾巴(长春),只剩下沈阳一座孤城。蒋介石还与卫立煌在到底是守沈阳还是重夺锦州,撤回关内争执不休。9月才上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的杜聿明夹在中间两头为难。等到10月中旬,廖耀湘在蒋介石的强令之下向锦州进攻,结果在辽西狭窄的走廊里被林彪的几十万大军团团围住,杀了个片甲不留。杜聿明剩下能做的就只能将东进兵团的12个师从葫芦岛装船运回关内。

    从1946年的意气风发到1948年的仓皇逃离,仅仅两年时间,东北攻守易势,杜聿明也从荣誉的巅峰跌入谷底,最终在陈官庄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结束了自己的军人生涯。

      1946-1948年,败在林彪手下的黄埔校友摞成了一堆,仅黄埔一期的大师兄就有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侯镜如四人,更有阙汉骞、潘裕昆、刘玉章、向凤武、沈向奎一干四期同窗,至于郑庭笈(黄埔五期)、廖耀湘(黄埔六期)、刘云翰(黄埔七期)这些小师弟更不在话下。这场在东北大地上展开的黄埔同学会成就了林彪和四野的赫赫威名。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一干黄埔同学被送进了北京功德林的战犯管理所,后来又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担任重要工作。没有史料表明,他再和林彪有过正式的会谈见面。但他有很多的时间研究解放军战争史,用他的余生去揣摩1948年蒋介石在沈阳向他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林彪能打游击,就地筹粮筹饷,而你就不行?你们都是黄埔生,可你是一期的,他只是四期的,为什么一期的却打不过四期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